9 月初,隨著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專精特新”成了熱詞。北交所的重點服務對象是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再次備受各方關注。
9 月 16 日 ~19 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和首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規模頗為浩大。據悉,本屆中博會共有境內外 2000 余家企業參展,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省區市展區參展企業數量的 80%。
在首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目前,已培育 “小巨人”企業 4762 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4 萬多家。各級地方政府結合實際也出臺了相應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工信部將會同財政部啟動實施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獎補政策,加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力度,帶動更多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紅星新聞記者在與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度交流時了解到,很多中小企業依然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如何持續創新以及找尋機會、開拓市場仍然是他們的重中之重。
資金補助、市場拓寬……
“專精特新”為何受到高度重視
2019 年 8 月,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培養一批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今年 7 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解決 “卡脖子”難題,發展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今年 6 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要促進更多 “專精特新” 小巨人企業等中小企業成長壯大。
為什么 “專精特新”受到如此 “高規格”重視?“專精特新是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惫ば挪恐行∑髽I局一級巡視員葉定達表示,“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普遍集中在工業基礎領域,深耕細分市場,有核心競爭優勢,發揮著連接斷點、疏通堵點的重要作用。國內的中小企業必須從相對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質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質量、強品牌。可以說,“專精特新”發展是必由之路。
“其實國內 2011 年就提出了專精特新的概念?!?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近兩年國外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采取了一些限制的措施,才讓我們真正體會到 “專精特新 ” 的重要性?!鞍l展專精特新就是要解決‘卡脖子’問題。”
當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今年年初,財政部、工信部印發了《關于支持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安排 100 億以上的資金分三批支持 1000 家以上國家級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創新投入。
在首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11 家中外大企業面向中小企業發布了 8263 億元全球采購需求信息,這在國內尚屬首次,無疑幫助中小企業進一步拓寬市場。
面對各項利好,中小企業該如何抓住發展機遇?陸軍認為,專注、專精產品與細分市場很重要。同時還要 “用好政策”, “ 企業這個時候要趕上大潮,各地都有很多相關政策措施,比如獎勵補貼、稅費優惠,企業要善于利用。”
而對于中小企業內部,陸軍認為還要重視公司治理結構,包括設立好的激勵機制,引進 VC、PE 等戰略投資者,促進企業發展。
如何助力中小企業創新?
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 “獨門絕技”
江蘇東大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家第三批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的一員,專業研制和銷售各種場景下的工業級現場數據采集終端及工業自動化視覺設備。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但真正走上“專精特新”這條路卻是 2007 年。
“企業剛成立時只是有個大方向,在電子信息這個領域里做了很多探索?!痹摴究偨浝碇睃S少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直到 2007 年一次展會上,他們發現了一款美國產品,公司的技術能力與其終端正好匹配。但當時國內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美國產品又發展成熟,Zebra、Honeywell 等國際品牌幾乎占據了全部市場。
此后,公司開始專注于工業級數據采集終端的研制,目前已經全面趕超了國際品牌,在國內外市場打造了不可替代的優勢。 “專精特新”企業的特征,是市場競爭力強,其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往往具備壟斷話語權。
為何中國的 “專精特新”能夠擁有各自的 “獨門絕技”,甚至很多技術走在世界前列?黃少珉認為,這依托于中國的高速發展,國家全面的發展帶動了行業的發展。特別是他們公司所掌握的技術,必須具備 “社會信息化發達”的前提。 “原來很多領域是國外在前面,我們是學習者。但這個過程中也創造了新的機會和增長點,再加上中國人的勤奮,所以才能后來者居上?!?/span>
文江河對此也表示認同,他是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專精特新的精髓,或者說企業持續發展的唯一的驅動力就是創新?!?/span>
文江河指出,中小企業要最大化利用數字化跟智能化的信息和資源,來創新自己的管理和提升服務的能力;在產品跟技術的方面,會花更多的精力來研究各自用戶領域的“無人區”或者是 “卡脖子”的需求。此外,加速研發資源的聯合到研發的成功率和效率,也很重要。
創新需要研發,但研發需要高昂的成本。黃少珉提到了 “產學研模式”?!俺鮿撈髽I自己搞研發不現實,投入又高周期又長。但高校有很多核心成果,找到合適高校合作,對研發型企業是特別實實在在的路徑?!?/span>
“產學研合作”在國內早已不是新概念,但黃少珉強調,對于中小企業,這幾乎是一條 “ 捷徑”。“高校的科研也是一種‘專’,很多實驗室都是沿著一個方向深鉆的,我們企業要做的,就是把這種成果導入客戶需求轉化為產品。”
“我們跟大學合作進行共享實驗室工作,也是深有體會,可以節約很多資金投入,也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通過這些多平臺、多層次的合作,可以讓小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避免人才水平、資金投入的能力不足問題?!被葜菔行潞晏┛萍加邢薰究偨浝碓鴤饔逻@樣說。
如何培養專業人才?
高薪無法破解人才困局,專業人才適合自己培養
創新離不開研發,研發又和人才緊密相關。特別是對于多屬于制造業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來說,人才問題也直接導致企業創新不足?!拔叨巳瞬糯_實很難,不是用高薪就能解決問題?!焙芏嗥髽I指出了這種困局。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坡對紅星新聞記者坦言,人才問題一直很迫切。“專精特新的企業,即便是到了‘小巨人’的規模,能提供的薪資水平,還是和大企業有一定差距?!?這也導致了,即便是挖到高端人才,幾個月后,也有可能流向大企業。
單立坡提到,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和教育部也聯合推出過一些產教融合的項目,來幫助企業更好地找到適合他們的人才?!皩>匦缕髽I人才的特點是專業性很強,又多為制造業領域,人才分散程度也很強?!?比起挖人留住,單立坡更建議企業自己培養人才。
單立坡提出,建立校企協同的機制后,一些??圃盒!⒙殬I院校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就能和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比較密切的聯系。“ 我們發現這樣反而能很好地留住專業人才?!?/span>
對于高端人才,單立坡認為要從各地的獎補措施傾斜。“在人才的落戶、教育方面,其實各地政府也都在把這些指標不斷的向專精特新企業去傾斜,因為你吸引高端人才,??有薪酬的問題,有職業發展的問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育醫療。”
今年 3 月,《2020 年度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發布,這份報告是按《中小企業法》及有關文件要求,由工業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組織開展的。
據介紹,評估選取 4 個直轄市、5 個計劃單列市和 27 個省會城市,共 36 個典型城市作為對象,從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政策環境 5 個維度,構建起 5 個一級指標、21 個二級指標和 36 個三級指標。
“我們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當地的教育醫療環境也是很重要的指標。”單立坡指出,以前很多指標可能比較多的是向大廠、高精尖企業去傾斜,現在則要向專精特新傾斜,去解決高端人才的問題。
“專精特新”如何培育?
企業呼吁:“精準培育 ”,便捷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始終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專精特新”同樣難逃?!皩>匦卤举|上還是中小企業,現金流困難,貸款也難。不是頂著‘專精特新’的光環就好使。” 黃少珉希望能有相關政策引導,可以便捷專精特新企業的貸款融資渠道。
另一方面,“專精特新”的產品能否開拓更多市場,對接更多需求,也關乎著企業的生存。黃少珉講述了一個身邊的例子,一家專精特新企業的產品對接給某大企業時,對方因為長期用的是德國產零部件,不敢輕易更換。疫情期間,國外零部件供應不上,最終才用了這家專精特新企業的產品?!翱陀^說,站在大企業的角度,肯定是怕冒風險。所以我們也是希望能有什么方式跟大企業更好的適配。”
單立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幫助中小企業發展,除了要幫他們“找資金”“找人才”,更要幫他們“找市場”,后者是最為關鍵的環節?!罢沂袌龊芷惹?,以前很多中小企業就局限在本地,或者自己知道的客戶群,這限制了他們進一步開拓市場?!?/span>
在首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11 家中外大企業面向中小企業發布了 8263 億元全球采購需求信息。“每家大企業都系統梳理、向社會公布了詳細的采購信息?!眴瘟⑵抡J為,這可以讓中小企業對各大企業有更為直觀的了解,也便于雙方更好地適配。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工信部將聚焦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著力加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兩個重點。此外,工信部還將研究制定《為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為每家 “小巨人”企業、“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配備一名服務專員,打造專屬服務產品。
據悉,“服務專員”的計劃此前在上海已有實施。上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麒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上海專精特新重點企業都配有專員,企業在發展中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向專員提出。“不管他是希望了解政策,還是需要辦個什么事,甚至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瓶頸,都可以聯系專員,我們后臺設立的網上平臺是由 35 個委辦局共同發起,即便專員無法解決,也會把訴求轉移到專業對口的人身上?!?/span>
除此以外,專員還幫助企業打通 “政策最后一公里 ”?!?比如工信部最近發布了什么優惠政策,專員看到會主動對接企業,告訴他們哪個點適合他們申請?!睆堶枵f。
“對專精特新企業來說,還是要強調‘精準的培育思路’?!眴瘟⑵轮赋觯耙黄笠粚T”就是強調精準,由專員去負責協調、幫助整合資源信息,讓政策更好落實。
但單立坡也強調,政府加強支持幫助,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專精特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專注于某一關鍵環節,這樣才能提升自己在市場的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欄目文章,均是轉載或者摘要刊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有侵權請留言,我們會盡快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