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全国语中文版免费播放,三年大片大全观看免费,三年成全高清在线观看,三年成全免费高清观看电视剧,三年在线观看大全免费高清,三年大片免费观看大全电影

國企在未來產業發展中應走在前列

發布時間:2022-02-11來源: 經濟參考報

未來產業是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化后形成的前沿產業,對經濟社會變遷起到關鍵性、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未來科技和產業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發展格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的國有企業要在未來產業發展中擔負使命,走在前列。

什么是未來產業

第一,未來產業的內涵和特征。未來產業是指重要科學發現或重大技術突破形成的對經濟社會發展起支撐性引領性作用的萌芽期產業形態。它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礎性。它以重大科學發現或重大技術突破為基礎,如果沒有重大科學技術的顛覆性突破,就談不上未來產業,所以發展未來產業的前提就是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進行原始創新。二是綜合性。未來產業一定是基礎性產業,對經濟社會變遷起關鍵性引領性作用,具有跨界和綜合等特征,單一細分的行業不能成為未來產業。三是不確定性。它是處在萌芽期的產業,產業發展規模仍然較小,還存在技術不成熟、發展不確定性等現象。進入未來產業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推動,有頂尖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需要央企、大型省屬國有企業和處于發展前列資金雄厚的民營企業擔負使命,先走一步。所以未來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區別,總體上來講,戰略性新興產業所用技術更加成熟,發展周期已經進入成長期、甚至成熟期。

第二,未來產業的外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上海“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布局一批面向未來的先導產業。在第六代通信、下一代光子器件、腦機融合、氫能源、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學、新型海洋經濟等方面,加強科技攻關與前瞻謀劃,為未來產業發展奠定基礎。浙江“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超前布局發展第三代半導體、類腦芯片、柔性電子、量子信息、物聯網等未來產業,加快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2021年6月山西省發布《山西省“十四五”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這是國內首個省級層面“十四五”未來產業規劃,它從四層培育體系提出25個未來產業具體領域。總之,盡管各地依據科技優勢和產業特點選定的未來產業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未來產業基本方向是趨同的,主要包括未來網絡、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清潔能源等方面。

未來產業發展形勢

第一,國際形勢。從國際看,未來產業已成為全球競爭的新焦點。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戰略、科技、產業、政策“四位一體”和“軟硬”融合發展,紛紛加強對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技術、虛擬現實、區塊鏈、航空航天、生命醫藥等關鍵前沿領域的未來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企業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美國先后發布《美國將主導未來產業》(2019年發布)、《關于加強美國未來產業領導地位的建議》(2020年發布)、《未來產業研究院:美國科學與技術領導力的新模式》(2021年發布)、《未來產業法案》(2021年生效)等建議及法案,形成美國強化未來產業領導地位的總體戰略。歐盟先后發布《歐洲產業的未來》(2017年發布)、《促進繁榮的未來技術》(2019年發布)、《加強面向未來歐盟產業戰略價值鏈報告》(2019年發布)、《歐洲新工業戰略》(2020年發布,2021年更新)等戰略,顯示了歐盟提升歐洲全球工業領導地位的系統布局。日本陸續發布《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16-2020)》(2016年發布)、《未來投資戰略2018——邁向社會5.0和數據驅動型社會的變革》(2018年發布)、《第六期科技創新基本計劃》(2021年發布)等戰略規劃,描繪了日本未來產業發展的藍圖。

第二,國內形勢。從國內來講,未來產業蘊含著重大戰略發展新機遇,為了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實現跨越式、引領性發展,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國內眾多省份或城市高度重視未來產業發展,北京、上海、山西、深圳、杭州、沈陽等地都已立足自身基礎,圍繞人工智能、半導體材料、工業互聯網、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加強前瞻布局。目前有超過20個省份在相關規劃中提到未來產業,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成為各地區關注的重點。深圳在2018年正式授牌龍崗阿波羅未來、南山留仙洞、龍華觀瀾高新園、大鵬壩光生命健康、坪山聚龍山智能制造、寶安立新湖智能裝備、深圳高新區北區7個未來產業集聚區,規劃用地超過50平方公里,投資超2000億元。《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動杭州未來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杭政〔2017〕66號)提出,緊盯全球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立足杭州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量子技術、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等重點前沿領域率先探索布局。《沈陽市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規劃(2018-2035年)》(沈政發〔2018〕37號)提出,以“未來技術產業化”和“現有產業未來化”為抓手,重點培育“3+2”未來產業生態體系,即未來生產、未來交通、未來健康三大主導產業,以及未來信息技術、未來材料兩大賦能產業。

總之,無論世界發達國家,還是我國的主要省份和一些主要城市,都深刻認識到未來產業在重塑競爭格局、提高中長期競爭力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謀劃和推動未來產業的發展,培育增長新動能,下好發展先手棋,獲取競爭新優勢。

未來產業發展的分析

第一,未來網絡。網絡信息技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和太空之后的人類第五疆域。當前互聯網所承載的設備規模和服務規模越來越大,網絡功能也從原有的科研型、消費型向生產型轉變,這些使網絡在安全性、服務質量和可控可管等方面面臨的挑戰日益突出。未來網絡發展主要包括面向2030網絡架構、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平面可編程、低時延與確定性網絡、網絡計算存儲一體化、網絡人工智能、網絡技術開源等。我國為了適應全球網絡變革的新趨勢,2018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了“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的建設,建設周期5年。CENI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覆蓋全國40個城市,搭建88個主干網絡節點和133個邊緣網絡,并連接互聯網和國際網絡試驗設施。

第二,類腦計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而現有的計算模式存在算力的“天花板”,根據國際半導體協會預計,類腦計算和量子計算是最具潛力的兩大顛覆性計算技術。根據國際IT技術咨詢公司高德納分析,類腦計算預計在2024-2029年間達到技術成熟期并實現大規模商用。中國類腦計算研究成果數量、質量均已接近美國并在部分領域形成了領先優勢。未來,類腦計算技術有望在“兩端”率先實現應用,一是應用終端,讓人工智能產品更智能、更低功耗;二是服務器端,通過大規模集成實現高算力,可以為神經科學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系統,以及探索大腦工作機理的新實驗手段。

第三,量子科技。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復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高密度、低能耗量子存儲設備給信息存儲帶來巨大想象空間,而基于此的大數據發展也將突飛猛進,量子計算會顛覆性提高信息運算處理速度,量子通信會大幅度提升通信安全性,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會在未來數字時代和萬物互聯時代有著廣泛的應用。全球主要科技強國近期均出臺了國家層面的量子信息技術戰略計劃。2020年10月7日美國發布的《國家量子信息科學戰略投入的量子前沿報告》宣布,歐盟2016年推出“量子宣言”旗艦計劃,德國、法國等歐盟成員國簽署了未來10年開發和部署歐盟范圍內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的聲明。在量子領域,我國首臺量子原型計算機“九章”成功面世,“墨子號”實現全球首次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已能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可將兩個磷原子構成量子點放置在13nm間距上。未來10年在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中,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將會整體進入世界第一陣列,有些研究方向甚至會扮演引領角色。

第四,合成生物。合成生物學被認為將帶來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美國將其認定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六大戰略性技術,合成生物學在2019年被美國列入技術封鎖清單;歐盟對于合成生物學的投入占到研發總投入的三分之一。在過去約20年的發展歷程中,美國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總體上處于領先地位。我國也將合成生物學列為戰略性前瞻性的重點發展方向,并且設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專項。許多以傳統化工、醫藥產品開發為主的企業也將目光投向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目前最為廣泛的應用就是人工細胞工廠,生產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包括生物燃料、可降解塑料、藥品等。

第五,氫能產業。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正在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能源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各國制氫技術路線重點圍繞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化石能源制氫+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進行項目示范和產業布局。此外,針對燃料電池汽車終端應用場景,開展氫氣純化與氫氣品質研究工作,確保氫氣高品質供應。我國在CCUS技術集成、海底封存和工業應用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且CCUS大規模示范項目數量和整體規模均遠低于發達國家。利用太陽能來分解水是一個主要研究方向,世界上有50多個實驗室在進行研究。

國企在未來產業發展中應走在前列

第一,加大研發投入。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基礎理論突破,發展過程具有較強不確定性,發展結果具有較大的外部性。因此,這需要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國家隊加大投入,容錯糾錯。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我國科技實力已經從“跟跑”“并跑”不斷向“領跑”超越,一些領域進入了無人區,我國必須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國有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特別是中央企業擁有數量眾多的研發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擁有兩院院士248人,必須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發揮中堅作用,努力在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上牢牢掌握主導權。國有企業應該持續不斷地加大研發投入,久久為功,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布局鍛造一批基礎應用技術、前沿技術、長板技術,積極探索發展未來產業。

第二,改革投資機制。由于未來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對它的投資存在較大風險,如果按照傳統的投資考核制度、投資風控標準以及投資責任追究辦法,國有企業就很難進行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一是出資人要完善對國企的考核機制。當前出資人對國有企業考核指標仍然以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等當前和顯性指標為主。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專利數量、高技能人才占比等事關長遠、可持續的創新指標,或者重視不夠,或者權重很小,亟須根據各地各行業國企實際情況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加以建立和完善。對大型國企,尤其是科技力量雄厚、流動資金充沛的國企,應允許他們審慎進行天使投資、VC和PE投資等。二是國企自身要完善投資風控標準。投資項目選擇要把創新指標放在重要位置上。從世界資本市場上看,許多大型科技公司開始贏利能力并不好,甚至是虧損的,但不影響它們成長為世界領先公司之一,如美國的Facebook、特斯拉等。國企在投資時,一定要關注科技創新指標和未來市場規模,尤其是研發經費占比,主要人員的專業履歷背景等。三是加快落實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更是如此。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基于聰明的設想出現的創新數量極大,哪怕成功的百分比比較小,仍然成為開辟新行業、提供新職業、給經濟增添新的活動面的相當巨大的源泉。未來產業的特性決定了國企投資未來產業失敗概率較大,可能造成實質性缺失。因此,要不斷完善相關的容錯糾錯機制,并加以落實,才有可能使國企提前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并加大投資力度。

未來已來,國企對未來產業的投資就如為明天的發展種下了太陽。當前,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國企在未來產業發展中不能只看腳下,而要仰望星辰大海,勇擔使命,走在前列。


作者: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國資研究院,陳贇

免責聲明

本欄目文章,均是轉載或者摘要刊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有侵權請留言,我們會盡快刪除處理。



微信公眾號

關于我們
集團簡介
領導致辭
組織架構
企業文化
新聞中心
集團動態
媒體聚焦
成員動態
企業視頻
黨的建設
思想引領
工作動態
群團建設
南粵視角
政策法規
南粵參考
行業趨勢
業務布局
產業基金
股權投資
城鄉發展
金融服務
合作伙伴
金融類
產業類
智庫類
加入我們
招賢納士
聯系信息
欢迎光临: 安康市| 库尔勒市| 丹巴县| 呼图壁县| 宜宾市| 杭锦旗| 娱乐| 郯城县| 邵阳市| 开鲁县| 长岛县| 曲沃县| 建湖县| 大足县| 永宁县| 读书| 阿鲁科尔沁旗| 科尔| 兴义市| 赤壁市| 西宁市| 邓州市| 龙游县| 武隆县| 明溪县| 泰兴市| 锡林郭勒盟| 进贤县| 彝良县| 全南县| 莱芜市| 忻城县| 宁波市| 蓬莱市| 阜宁县| 舒城县| 西和县| 阳高县| 油尖旺区| 宾川县| 靖宇县|